发表时间:2018-07-27 09:46 浏览次数:次
随着社会的发展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意识到了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因为国内并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多数父母的育儿经验还是参照老一辈的口头传授。因此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不经意的犯下一些错误,给孩子的心理成长造成伤害。
首先,我们汇爱幼托班来做一个小测试:你觉得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1、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把衣服弄脏了,应该批评教育;2、孩子不跟客人打招呼,说明没有礼貌;3、孩子喜欢乱跑,乱翻,不愿意老老实实坐着,说明他不稳当,躁动;4、孩子总哇哇大哭,要赶紧让他停止哭泣。如果你的回答是“正确”,说明你根本不了解孩子,那么很有可能,你也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
接下来,就让我们逐一分析四大误区吧!
宝宝永远是正确的
情景还原:豆豆生病了,医生要给豆豆打针,豆豆疼的哇哇大哭。于是当父母的连忙“哄”豆豆:“医生坏,爸爸(妈妈)替你打医生。”边说边用手轻轻的拍打医生。 当宝宝遭受挫折的时候,父母看似在替宝宝“出气”,但是这样容易给宝宝传递一个信息:我疼都是因为医生的错。看似能止住宝宝哭泣,但其实后果相当严重,因为这样容易让宝宝在以后的生活中,将错误和责任都推卸到别的人或者事物上。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不应该去假装打骂医生,而是在打针前就告诉宝宝:医生是为了帮助宝宝健康,才给宝宝打针,虽然疼,但是应该感谢医生。 这样教育出来的宝宝,能够在处理事情上,分辨出自己的对错,进而更聪慧的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成长的更为优秀。
打断宝宝的专注
情景还原:多多爱画画,有一次多多拿着妈妈送她的画笔,正在认真的画海底世界,结果妈妈走进屋子,喊多多过去吃饭。还有一次,多多正在西克思启蒙幼托中心认真的在老师的辅导下画爸爸和妈妈,但是下班的妈妈不耐烦的呼喊多多赶快收拾东西跟她回家。 每个人都不喜欢被他人打断,包括成人在内。专注力的锻炼最为困难,父母如果习惯于打断专注中的孩子,而让他完成自己交代的事情,那么很可能会造成孩子日后做事不专注,注意力容易被分散。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请学会等待,不要随意去中断孩子的“工作”。如果孩子正在画画,而饭菜已经做好了,那么请在他画完画之后,再以美味的饭菜来诱惑他;如果孩子正在玩积木,请在他身边陪伴他,当他发现你的存在时,再跟他讲你需要他做什么事。
阻止宝宝尝试新事物
情景还原:铭铭对没见过的新鲜事物特别好奇。雨后的蜗牛,夏日的蝉鸣,小鱼吐出的气泡…铭铭都觉得十分有趣。但是有一次他看到一条翠绿的毛毛虫,正准备伸手触摸的时候被妈妈看到了。妈妈就突然大声吼叫起来,让铭铭远离毛毛虫。从此以后,铭铭就对毛毛虫特别害怕,因为总让他想起妈妈的吼叫。 “初生牛犊不怕虎”,宝宝们总是最大胆也最勇敢的。他们爱冒险、爱探索,但是父母总是不希望孩子身边有一丁点的危险,哪怕是蚊虫的叮咬。但是过度的担忧和叮嘱,会让孩子们胆小怕事、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变得不敢尝试新事物,丧失学习兴趣。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作为父母,陪伴在宝宝的身边,守护着宝宝,随时预防可能发生的危险。然后,就让宝宝放开手去尝试,让他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倘若能有如此尽职优秀的父母,孩子的余生都会勇敢前行。
在别人面前批评教育宝宝
情景还原:晨晨的父母带着晨晨逛公园,恰巧碰到了同事李阿姨。于是父母鼓励晨晨向李阿姨问好。但是晨晨第一次见李阿姨,心中太过害羞,就躲在妈妈的身后羞涩的低下了头。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就把晨晨拉到面前,当众教育她:“你怎么能这么没礼貌,妈妈让你问好都不问。”
从宝宝会说话开始,便有了自己的自尊心。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教育宝宝,便是对他们自尊心的羞辱。
孩子们可能会因此走向两个极端:1、对父母产生厌恶和抵触心理,从此再也不听话;2、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是个做不到父母要求的无能小孩。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在外的时候,父母也理应学会尊重宝宝。等到无人的时候,在轻轻的询问宝宝,不愿意问好的原因是什么,耐心的去倾听宝宝的心里话。在之后的日子里,适当的引导宝宝,但不要强迫。
父母容易触犯的四大误区虽然已经陈述完毕,但是育儿的道理何止这些。正是因为如此,西克思启蒙幼托中心便成为了父母最为信赖的伙伴。遍布郑州的十余家托班无不彰显着西克思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已经被新时代的父母所接受。在这里,老师们的爱和陪伴成了宝宝成长道路上最大的礼物。宝宝们可以毫无顾虑、自由自在的健康成长,在身体和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特点,成为最优秀的宝宝。西克思无法替代父母在宝宝心中的位置,但却同样可以给予宝宝父母般的关心和爱护。让宝宝走进西克思,就是让宝宝走进了一条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汇爱教育伴您成长!
上一篇:汇爱育儿|宝宝在家不怎么爱吃饭?是因为.........
下一篇:没有了